详情
【原创好文】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二) ---问题的分层与聚焦
发布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 125
关键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解决问题的整体逻辑思路及如何进行问题的定义与识别,接下来我将继续分享解决问题系统思维的第二步-问题的分层与聚焦。


在问题的定义阶段我们只是识别问题的宏观表征现象,并衡量问题的核心指标,到次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此时的问题可以界定为“大问题”或主要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流程中最忌讳的是看到问题就进行原因的猜想或改善对策的导入,此种行为我们称之为“乱枪打鸟”,或许刚好被你打中,但往往浪费很多的“子弹”。所以如何更精准的解决问题,就需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剖析。在此阶段我们将分享如何对“大问题”的“子问题”或“问题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解析,以便能对问题更精准的把握及为后续对问题进行“一枪毙命”提供基础。


在对问题进行解析需要的核心能力就是“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决定的是对问题的构成维度预先有个判断并进行现况的数据收集,透过问题的构成把“大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接下来再对”子问题“进行”子子问题“的剖析,以此穷尽,逻辑串联。这也是麦肯锡结构化解决问题的核心“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译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


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二) ---问题的分层与聚焦


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分层法,如某企业要降低运营成本,我们通过前面的数据得知目前的成本为40元/台,与企业的经营目标38元/台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如何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利用分层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架构,我们可以根据布局进行不同工厂或车间的成本构成分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进行成本的构成分析,或对成本的类别(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对成本进行构成分析。按照哪种维度进行分析决定了后续的改善方向,在此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抉择。此时分析后便构成了问题的第一层的“子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对构建的维度进行数据的收集以确定“子问题“的现况。以此思维我们便可对“子问题”进行第二层级的构建,如第一层我们按成本类型构建了(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构建了“子问题“,接下来围绕”能源成本“,我们又可以对它的构成,如:电力/蒸汽/天然气/压缩空气/水等成本进行分析,以此方式进行穷尽。


在贯穿问题分层的同时,贯穿其中的还有问题的聚焦,这里讲到问题的聚焦,需要考虑:问题的占比,问题的可解决程度。考虑问题的占比,决定了对“子问题“或”子子问题的选择,通常我们会通过80/20的原则进行选择,如:上面例子谈到的成本构成,我们通过聚焦锁定后续的重点解决的细化问题为:能源成本+材料成本;通过能源成本分析又可以聚焦到:电力/蒸汽/天然气/压缩空气这几个维度的成本。锁定了细化问题的同时我们还需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进行评估,如电力成本,我们可以透过理论用电与实际用电的差异识别改善的空间。最后通过各细化问题改善的空间计算对目标的可行性再次进行论证(如40元/台降低至38元/台)。


第一层级问题分层及聚焦


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二) ---问题的分层与聚焦


第二层级问题分层及聚焦


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二) ---问题的分层与聚焦


问题的分层及聚焦贯穿与聚焦永远是联动使用,通过此方法在穷尽问题的同时锁定核心的子问题,当我们把问题的构成剖析得越清晰,后续的原因解析就会变得更具体,后续改善对策也就越有针对性了。


本文为冠卓咨询原创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对本文进行篡改,转载或以盈利为目的行为,一经发现,将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