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 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与突破。 设备 TPM 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运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设备维护管理的发展历程、关键指标、推行步骤以及实际成效等多方面内容。以下将对设备 TPM 管理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总结,帮助读者系统掌握这一重要管理理念与方法。1设备维护管理的发展演进01第一代:故障维修(BM)主导(工业革命 - 一战)此阶段机械化程度不高,设备简单,维修容易但寿命短。企业主要采用故障维修模式,即设备坏了才进行修理,管理重点集中在 BM(Breakdown maintenance)。02第二代:预防维修(PM)兴起(二战 - 太空时代)随着设备维护难度和维修花费增大,维修系统电脑化,企业开始重视成本品质,强调设备可用性与维修性,设备寿命延长。1925 年美国提出预防维修(PM),注重维修经济性,后续又发展出维修预防、事后维修、改善维修等多种方式。03第三代:全面生产维护(TPM)登场(1970 - 2000 ... 2025 - 01 - 13 查看详情 >> 质量管理中的“十误” 做好质量管理,非常的困难,企业在做质量管理的时候往往都会碰到一些类似的误区,希望大家都能够避免。1片面依赖于后面把关质量部门,就是单纯的质量检验部门,只有质量检验功能,而没有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功能,更加没有质量改进和完善功能。质量部门只负责检验,而不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其它过程,同时又没有其它部门承担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的职责,对产品质量全部依赖于检验。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只向检验部门追究责任,而不向生产部门查找原因,更加没有去查找生产流程、管理过程的原因。宁愿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质量检验和不合格品处理,而不愿意将丝毫的资源投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改进和完善。事前策划不落实,事中控制不到位,只知事后追究不合格责任。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而忽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系统控制的结果,就是不合格率不见降低、质量水平不见提高、不良成本居高不下,质量效益也就无法提高。2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最主要的表现为:完... 2025 - 01 - 10 查看详情 >> 管理者不可或缺的五大管理常识全揭秘! 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中,许多组织面临着效率低下、内部协同不畅等问题,而管理者对管理常识的误解往往是关键因素。为了提升管理效能,管理者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以下五个重要的管理常识。管理的首要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在企业运营中,常出现老板与员工沟通不畅的情况,就像一个咨询顾问遇到的企业,老板觉得员工听不懂自己的话,员工却认为老板的指示难以理解。这反映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管理者不仅要做出决策,更要确保下属清楚了解工作重点并有效执行。管理者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或习惯使事情变得复杂难懂,而应注重清晰传达工作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者常以 “悟性”“领会”“揣摩” 来评判下属工作表现,但这些评判标准具有不确定性且存在风险。例如,当工作内容或技能要求改变时,“悟性” 高的员工可能也无法准确把握工作方向;“领会” 领导意图在缺乏充分沟通时十分困难;“揣摩” 上司想法更容易导致工作失误。有效的管理在于确保相邻上... 2025 - 01 - 09 查看详情 >> 教你认清QC与QA的区别! 1QC与QAQC:Quality Control,品质控制,产品的质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分析、改善和不合格品控制相关人员的总称。一般包括: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来料的质量控制,简称来料控制。IPQC:(In 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FQC:(Finish or Final Quality Control)成品质量检验OQC:(Out Quality control)成品出厂检验DQC:(Design Quality Control)设计品质控制MQC:(Manufacture Quality Control)制程品检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通过建立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一般包括: &... 2025 - 01 - 08 查看详情 >> 企业规模不同,管理大不同! 衡量企业规模并非仅依据单一因素,而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传统上员工人数常被用作衡量标准,例如美国商务部将员工人数少于一定数量(如三五百人)的企业视为 “小型企业”,员工人数上千时,系统化人事管理等相应政策与程序就显得必要。然而,仅员工人数并不足以完全定义企业规模。以管理咨询公司为例,虽员工人数可能仅几百人,从员工数量看是小型企业,但因其业务特性,对管理要求高,实则可视为大型企业;跨国广告公司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员工数量众多,若其规模未超可管理界限,从管理要求角度看,也可能只是中型企业。真正能体现企业规模 “整体概念” 的是管理层与管理结构。小型企业中,最高管理者对关键事务负责人了如指掌,核心团队人数一般不超 15 人;中型企业中,最高管理者需与同事协作辨认关键人物,关键人物可达四五十人;大型企业中,高管层无法仅凭自身熟悉所有关键人物,企业规模大到需构建复杂管理结构来确保有效运营。小... 2025 - 01 - 07 查看详情 >> 如何运用DFSS思维创新,破解产品设计难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创新。而六西格玛设计(DFSS)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创新。六西格玛设计(DFSS)简介DFSS是一种基于数据和流程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优化产品设计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成本和开发时间。它强调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客户需求、质量特性和生产过程,以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竞争力。面对产品设计挑战01客户需求多样化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希望产品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以便设计出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例如,在智能手机市场,消费者对于手机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需求。设计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方式,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然后设计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02技术快速更... 2025 - 01 - 06 查看详情 >> 想知道企业如何实现持续改进吗?精益生产告诉你答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有效方法。精益生产,作为一种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先进生产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流程优化,更是一场涉及企业全方位管理和思维变革的智慧较量。01 精益生产的概念与目标精益生产旨在消除时间、人力、物料和能源等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实现成本节约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核心目标是在为顾客提供有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最大化地优化资源利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02精益生产的形成历程(一)大规模批量生产阶段20 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开启了大规模批量生产时代。这一阶段通过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二)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完善1950 年,丰田英二参观福特鲁奇厂后,与大野耐一共同探索出适合日本的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以准时化和看板运营为两大支柱,涵盖了设备管理、品质改善... 2025 - 01 - 03 查看详情 >> SQE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当下,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消费和售后服务中,无时不刻都涉及到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良好的品质保证体系才能保持企业赢利和企业永续经营。离开了品质管理,企业绝对不可能有持续提升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后路。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功能展开(QFD)、ISO9000系列标准、6σ管理法等等一系列的工具都在前面的质量发展历史长河中陆续出现。很多的企业也在寻求生存过程中得到了体会:品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于是,好多的企业在引进品质管理方面的人才。所谓的品质人才在企业里带来了ISO9000标准的建立和认证,品质工具的运用,可是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不是真正的解决了。有人说:“ISO9000标准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骚!”。使用6σ管理法,也招聘了黑带,可是形形色色的质量问题还是不会减少!何为“质量管理工作三重境界”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2025 - 01 - 02 查看详情 >> SQE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当下,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消费和售后服务中,无时不刻都涉及到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良好的品质保证体系才能保持企业赢利和企业永续经营。离开了品质管理,企业绝对不可能有持续提升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后路。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功能展开(QFD)、ISO9000系列标准、6σ管理法等等一系列的工具都在前面的质量发展历史长河中陆续出现。很多的企业也在寻求生存过程中得到了体会:品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于是,好多的企业在引进品质管理方面的人才。所谓的品质人才在企业里带来了ISO9000标准的建立和认证,品质工具的运用,可是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不是真正的解决了。有人说:“ISO9000标准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骚!”。使用6σ管理法,也招聘了黑带,可是形形色色的质量问题还是不会减少!何为“质量管理工作三重境界”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2025 - 01 - 02 查看详情 >> 影响生产的十大异常情况! 1随意变更生产排产计划: 生产排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源头,一切生产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生产排产计划而实施,所以,生产排产计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排产前务必要慎重再慎重,考虑再考虑,务必要将影响排产计划的所有要素都要考虑确认到位,以确保生产排产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免排产后变来变去,不仅影响整个生产管理工作,还会影响生产管理者在团队心目中的专业性、严谨性、责任性以及生产管理者的威严与影响力。2不验证问题的整改落实: 生产管理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会受到部门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部门外部因素的影响,难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生产所需的物料短缺、工艺技术标准不稳定、生产环境条件不稳定从而会导致: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操作问题、效率问题、进度问题、损耗问题……不论生产管理中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2024 - 12 - 31 查看详情 >>